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教学业绩提升计划》和《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精神,根据《台州学院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现就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应用性、地方性为核心的办学定位,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和支持多样化、适用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突出课程教学改革实效,以实现“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构建应用型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坚持分层推进、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二、改革目标和内容
(一)改革目标
学校以改革项目形式建设一批示范课程或特色课程,以点带面推进课堂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全面的改革,特别是对现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变革;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大胆借鉴慕课、微课等教学理念,尝试翻转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增强教学互动,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改革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处理好与其它相关课程前后修读、内容承接等关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等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发展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积极寻找有效的、适用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大班和小班、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小班化教学占总学时数的比例;有效利用电子视听设备、多媒体网络技术途径和方法,灵活运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提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CBL)、基于问题的教学(PBL)、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通过改革课堂组织模式,增强教学互动、分组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3.考核方式改革 鼓励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平时成绩评定要做到依据充分、评价科学,根据不同课程性质探索差异化考核,如开展笔试、口试、平时测验、课堂表现、技能操作、项目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同时鼓励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实行知识、能力、技能的综合考核,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推进信息技术利用 随着MOOCs和SPOCs的兴起和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鼓励教师大胆尝试MOOCs试点教学,或采用传统面授与MOOCs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通过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拓展资源,如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使学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讨论、完成作业和测试,并能及时获得反馈,尝试翻转课堂,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组织管理与申报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先实施后认定的运行模式,学校每学年认定一批示范课程、特色课程改革项目。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二级学院为实施主体加以推进。学校重点在通识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地方特色课程、数字化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M00CS等)上推进改革。
3.鼓励教师以课程组、课程教学团队等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
4.申报认定程序:
(1)学院动员、教师积极申报并认真实施;
(2)二级学院择优限额推荐;
(3)学校公布拟认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4)每学年末,学校组织专家开展课程改革项目认定(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受益情况);
(5)学校发文公布认定结果。
5.在校级示范课程、特色课程改革项目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同类改革项目评审。
四、经费资助与使用
1.学校设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经费,校级认定的每项资助1万元。二级学院立项认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经费,在各学院的教学经费中统筹列支。
2.校级认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经费分两次下拨。立项后下拨4000元的启动经费,通过校级认定的发文后追加6000元经费;未通过校级认定的,后续经费不再予以资助。
3.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具体使用范围与规范按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五、各二级学院参照本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和实施院级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的立项和认定工作。
六、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